设置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页面调色版
】
发布时间:2013-04-26
暮春三月,走在父城大地,繁花生树飘幽香,满目青翠映眼帘。
在李庄乡的龙山,更是群山披翠、遍野绿意。核桃树、栾树、大叶女贞等苗木郁郁葱葱,昔日的砾石瘠山如今翠柏掩映,到处鸟语花香。这是我县荒山造林绿化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县将美化、保护环境置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位置,坚持走以生态环境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平顶山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积极推进生态宝丰建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公众满意度大幅提升。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1.24%以上,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8平方米。
今年以来,全县已完成新造林近2万亩,完成投资近3000万元,高标准搞好了创森迎检路线绿化和县城大外环通道绿化,加强了应河河道综合治理和两岸绿化,加快推进了采矿区生态恢复、南水北调生态长廊、西部山区生态保护、虎狼爬岭生态防护林等四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一步巩固了省级林业生态县创建成果。
全民投身林业建设,扎实推进国土绿化。近年来,群众对以林业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保护越来越重视,参与意识越来越强,全县上下形成了"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良好风尚。鉴于此,我县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支持力度,鼓励群众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在全县各乡镇均建立了义务植树基地,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5%,义务植树112万株,绿化国土面积7000余亩。全民参与造林绿化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全县国土绿化的进程得到了有力推动。为适应当今世界绿色低碳发展的总趋势和群众生活的迫切需要,我县不断加大工程造林力度,按照项目管理、基金运作的模式,推行"大窝壮苗、足水足肥、客土植树"的造林技术。从造林整地、苗木调配到栽植、管护,全部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高标准完成工程造林1.5万亩,栽植杨树、侧柏、五角枫、法桐、百日红、红叶石楠等各类苗木200余万株。造林质量得到了省厅、市局的好评,今春效果已经逐渐显现。
加强特色效益林建设,提升林业产业化水平。在林业产业发展上,依托土地流转,积极实施股份制、合作制、大户承包、租赁等多种造林形式,着力推进林业产业化建设。结合我县实际,大力发展特色效益林业。截至目前,已建成派铌迩3000亩林果示范观光采摘产业园;龙泉山5000亩核桃基地;1000亩龙山农林产业园;闹店镇军营3000亩小杂果观光采摘园;2000亩九子山薄皮核桃产业园;汝河滩5000亩和应河1800亩水源涵养林等十几个林业产业项目,大大提升了全县林业产业化水平。"当前,林业产业发展体系正在形成,林农发展林业生产的积极性逐步提高,为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惠农政策为林农。我县按照"谁种植、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认真落实政策,明晰产权,充分保障林农利益,维护林农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还权于民,让利于民,通过林改,进一步调动林农的生产积极性。为确保完成全县林业生态建设任务,县政府从今年开始,设立林业发展基金,对植树造林进行补助。一是对新栽植的面积在100亩以上的大面积造林,由乡镇政府向县政府提出项目申请,由林业局组织技术人员对申请的造林地块进行检查,对符合要求的造林地块每亩补助200元。二是对2012年补助到期的通道绿化,2013年经验收合格的,每亩补助300元。三是对新建合格的林业生态村和新型社区每村奖补5万元。四是对新建合格的农田林网建设进行补助,每亩补助200元。年终按政策规定,将强农惠农的生态补偿资金600多万元直补到9200多户林农及管护人员手中。
另外,我县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强化林业建设管理。一是林政执法工作加强,涉林违法犯罪减少。推行以森林公安、资源林政和木材检查站协同作战的打击查处涉林违法犯罪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分区域、包乡镇,责任明确到人的工作责任体系,严厉打击无证加工,非法采伐、采挖、加工、运输、经营木材、猎捕贩卖野生动植物和非法侵占林地的行为。二是森林防火工作加强,火灾受害率得到控制。三是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常抓不懈,全县林木平安无疫。